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內頁主視覺 - 一起守護主人翁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X分享 複製網址

兒童友善醫療服務

兒童友善醫療的概念與起源

「兒童友善醫療」(Child-Friendly Healthcare)是一種以兒童權益為核心的醫療模式,強調兒童在醫療過程中的身心需求,並保障其尊嚴與權利。

此概念受到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的影響,特別是第24條關於兒童享有健康與醫療服務的權利,以及第12條強調兒童應有參與自身醫療決策的權利。

兒童友善醫療的主要目標

兒童友善醫療的主要目標包括:

  • 提供減少壓力與疼痛的醫療環境
  • 強調醫病溝通,確保兒童理解並參與醫療決策
  • 讓家長或照顧者能夠陪伴並參與治療過程
  • 透過遊戲治療、心理支持等方式減輕醫療恐懼

這一概念最早在歐美國家發展,並隨著兒童心理學、醫學與社會工作等領域的進步而逐步成熟。例如,英國的「兒童友善醫院計畫」(Child-Friendly Hospital Initiative, CFHI)以及美國的兒童生命照護(Child Life Care)等,都是兒童友善醫療的具體實踐。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角色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成立以來,致力於提升台灣兒童醫療環境,並積極推動兒童友善醫療,主要貢獻包括:

  • 改善醫療環境
    在全台打造多處溫馨童趣的「瑞信兒童天地」,讓就醫不再是冰冷的體驗。
  • 培育專業人才
    引進並培育「兒童醫療輔導師」與「創造性藝術治療師」,陪伴孩子們勇敢面對疾病。
  • 提供多元服務
    舉辦「個案親子遊」、「聖誕歡樂列車」、「兒少醫療講堂」等活動,為病童及家庭帶來溫暖與希望。
  • 表彰醫護人員
    設立「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感謝醫護人員對孩子的無私奉獻。
  • 推動兒童醫療發展
    積極與各界合作,共同倡導兒童醫療的重要性。

透過這些努力,台灣在2000年代後開始重視兒童友善醫療的理念,醫學中心與兒童醫院陸續推動相關措施。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在台灣兒童友善醫療的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促使兒童醫療環境逐步向國際標準靠攏,讓台灣的兒童患者能夠獲得更人性化的醫療照護。


👉  延伸閱讀 兒童友善醫療起飛 /【嬰兒與母親】作者: 郁筱惠 | 發表日期:2016-07-21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