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內頁主視覺 - 一起守護主人翁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X分享 複製網址

病房的屁股針音樂派對

文/圖  花蓮慈濟醫院兒科病房音樂治療師  董舫妤

6歲的阿紫(化名),患有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因為要施打化療,這次住院時間較長,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第一次進到病房和阿紫打招呼時,阿紫靦腆地對我微笑,並沒有說一句話。

媽媽告訴我,阿紫在陌生人面前比較害羞。考量到阿紫的個性以及身體狀況,和醫護團隊討論下決定找一個獨立的空間幫阿紫進行每周一次的音樂治療介入。

在安全的空間以及音樂的支持下,阿紫開始自由的表現自己,並讓音樂帶領著我們一同翱翔於不同的地方,有時,我們來到遊樂園,想像著各種好玩的遊樂設施,有時,我們則去到動物園,用電子琴模仿不同動物的聲音。

阿紫特別喜歡敲打鼓,發出響亮的聲音再興奮地大笑,與在病房安靜的她截然不同,我們也透過音樂即興創造了不同的角色,「小樂」以及「小傷」,小樂的音樂聽起來輕快活潑,小傷則是柔和慢慢的。

我問起阿紫:「小樂和小傷什麼時候會出現呢?」,阿紫小聲回答:「玩遊戲的時候是小樂,打針的時候小傷就會出現」,孩子透過音樂創作表達了自己對於侵入式處置的害怕。

阿紫特別喜歡敲打鼓,發出響亮的聲音再興奮地大笑

這一天,不如同以往,阿紫臉上帶著些許憂愁,因為她知道今天將要面對最怕的大魔王—屁股針(化療藥),於是我們決定一起想辦法可以如何減輕打針的恐懼。

阿紫提出可以在病房開屁股針派對,並由她擔任DJ,控制電子琴的鍵盤音樂,讓護理師們一起跳舞,阿紫討論時逐漸展露笑顏,似乎有些緊張又有些期待。

回到病房時,護理師們來幫阿紫做檢查,阿紫開始有些緊張,我把電子琴放在阿紫旁邊,並問她:「我們準備要開派對了嗎?」阿紫看著我點點頭。

我們邀請了護理師們一起加入我們的派對,我彈著吉他,並由阿紫帶領著,和護理師們肩搭著肩跟隨音樂的節奏跳舞,氣氛相當熱鬧,連隔壁床的小朋友也好奇探頭,想要一起加入我們的同樂時間,在音樂的轉化下,阿紫緊張不安的情緒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歡笑聲。

音樂治療不僅能減緩病童的焦慮,還能夠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建立對團隊或醫療情境的正面感受。住院的孩子們經常需要按時服藥、做檢查和打針,這些不僅讓他們身體上感到不適,可能也會因為失去了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權,而產生負向情緒。

因此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藉由主動選擇樂器或歌曲,可以幫助孩子增加掌控感,並透過音樂創作和即興,自由的表達自己以及抒發情緒,同時,也增加正向的經驗。

這些正向經驗,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將這份歡樂與病房環境和醫護團隊連結在一起,也讓他們能更有勇氣面對疾病和治療過程帶來的挑戰。

 

🩷 懇請發揮愛心捐助病童,謝謝您 🩷


👉  延伸閱視  :《呼吸陽光吃秋葵》:林靜憶導演用畫面講述「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推動的【兒童友善醫療】照護病童的點滴過程。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