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內頁主視覺 - 一起守護主人翁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X分享 複製網址

當我們玩在一起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音樂治療師  胡子涵 

住院病童的治療焦慮,可透過音樂治療的規律節奏、重複旋律與和弦架構,給予穩定感與預期感,減弱病童的焦慮情緒,注入友善醫療的心理支持,降低治療創傷帶來的衝擊。

小肉包(化名)因一般孩童常見的疾病住院,不管是哪一種疾病入院的,醫院、醫療介入這些場域、情境對孩童來說都是相當可怕的。

護理師告訴我,某某房的小孩真的太害怕我們了,導致一直無法讓她做後續治療,於是我前往小肉包的房間。

一開門看見我時,小肉包在床上本來站在床尾,漸漸地往床頭靠近,小小的搖著她的頭,五秒後開始大哭……我站在離她有一段距離的地方,拿出了透明雨滴管,用繽紛的視覺轉移她的注意力,配上躲貓貓,吸引她的目光。

爾後再輕聲地開始唱起小朋友界的神曲-小星星,小肉包的眼淚慢慢的停下來,而我也慢慢地靠近她。她開始視覺搜尋著我的樂器車,企圖想伸手 觸摸看看,就這樣我們在她害怕的地方一起探索了不同的樂器,唱著一首接著一首她熟悉的歌曲。

當我們玩在一起時,規律的節奏給予孩童穩定感,旋律的重複與和弦的架構給予他們預期感,藉此孩童的焦慮正在慢慢減弱,我們的關係也正在慢慢升溫。

接著,我們一起共讀繪本“茉莉醫生“,透過歌謠的方式來介紹生病可能會遇到的醫療介入、情緒的釋放、對應情緒的辦法,再加入音效,讓孩子更能融入在情境中。

最後陪著孩童一起扮演醫生病人遊戲,讓孩童實際操作醫療介入的過程,而降低對未知的焦慮害怕感。透過玩樂,幫助小肉包在這個陌生、對她來說不友善的環境裡,增加了一些住院期間的正向經驗。

小肉包在被插針時還是會哭,然而透過遊戲,她更了解自己即將對應到的醫療過程、降低過程中的焦慮感、並讓害怕不舒服感都得已表達、宣洩出來

 

🩷 懇請發揮愛心捐助病童,謝謝您 🩷


👉  延伸閱視  :《呼吸陽光吃秋葵》:林靜憶導演用畫面講述「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推動的【兒童友善醫療】照護病童的點滴過程。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