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內頁主視覺 - 一起守護主人翁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X分享 複製網址

七種應避免的言語情境,避免造成孩子就醫壓力

兒童友善醫療新手爸媽系列

在「兒童友善醫療新手爸媽系列」中,我們探討如何培養孩子在生病就醫時的正向心理。親職的溝通與互動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以下是七種常見但容易被輕忽的言語情境,這些情境容易造成孩子就醫時的負面情緒與壓力,建議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

💣 情境一「沒有甚麼好怕的,就像蚊子咬一下而已
避免壓抑或否定孩子的情緒,並應提供孩子可能真實會有的感覺。

💣 情境二「你是男生還這樣哭,很丟臉
孩子的自尊心可能因此受到打擊而更壓抑自己的情緒。

💣 情境三「你再哭我就不理你了
會讓孩子有不被爸爸媽媽喜歡的擔心。

💣 情境四「你不乖所以要叫醫生處罰
不恰當的連結可能會譲孩子更抗拒看醫生或相關的醫療處置。

💣 情境五「朦住孩子的眼睛
非志願性的朦住眼睛往往會更讓孩子害怕,先徵求孩子的同意才有助益。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建議家長先抱著他,然後詢問:「除了抱著,還希望我怎麼幫助你減低焦慮呢?我可以幫你遮住眼睛嗎?」如果孩子同意,父母才幫忙,反之,則尊重孩子的選擇。

💣 情境六「當醫療人員給予孩子選擇時,忽略孩子的回應
有時大人會覺得孩子不懂而幫孩子做決定,然而孩子自己做了選擇,往往可以更配合醫療處置。

💣 情境七「當孩子緊張時,避免開孩子玩笑話
過度的玩笑會增加孩子不安的情緒。

家長們若能避免這些言語情境,並以更積極、正向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將有助於培養孩子在就醫時的正向心理,減少他們的負面情緒與壓力。

看影片了解更多兒童友善醫療知識

🩷 台灣還有許許多多的病童需要大家的關心與幫助,懇請您愛心捐助,一起為病童持續送暖。

 

👉 【兒童友善醫療新手爸媽系列】延伸閱讀: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