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內頁主視覺 - 一起守護主人翁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X分享 複製網址

撫平病童心靈的兒童醫療輔導師

在小兒外科手術室服務,平常輔導的個案大多是第一次動手術的孩子。會接觸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其中以國小3年級以前的小朋友佔大多數。孩子在完成報到手續後,進手術房之前,接受醫療輔導。

針對不同年紀的孩子,準備各種道具,以對方可以理解的方式溝通。年紀小的孩子,以巧虎玩偶為教材,模擬麻醉用的面罩,貼心電圖貼片,讓孩子知道待會進入手術室後,需要做什麼事情。

年紀大的孩子,以口頭說明或照片輔助的方式,就能理解手術所需要注意的事項。

案例一

7歲的豪豪(化名)是內向的小男孩,因為耳中有異物,需要動手術取出。豪豪跟其他大部分個案的孩子一樣,是第一次動手術。豪豪在動手術前,身體緊繃,表情僵硬,嘴巴緊閉,流露出緊張的情緒。

用照片向豪豪說明手術的流程,他沒有什麼言語回應,僅有眼神上的交流。當介紹到手術室外頭長廊的照片時,豪豪情緒再也無法壓抑,眼淚奪眶而出。

豪豪的媽媽說:「豪豪從上週開始就一直緊張到現在。」這時候不再給豪豪關於手術的資訊,而是了解他的感受、安撫他的情緒。

帶著豪豪深呼吸,放鬆身體。等豪豪情緒和緩後,溝通了解豪豪是否因為要做麻醉,而感到恐懼。除了跟豪豪解釋麻醉的功用,我還告訴他:「等下任務就是戴面罩,吹氣十次就會睡著。睡著後,醫生就會完成剩下的事情。」

進手術室後,豪豪在手術台上,戴著麻醉用的面罩,神情中仍透露出些許緊張,我引導他深呼吸,豪豪很快地平靜的睡著。

案例二

14歲的小婷(化名)因為腦震盪的問題,需要動手術。與大部分孩子不同之處在於,小婷有數次手術與內視鏡檢查的經驗,對於醫療過程比較不陌生。

小婷很健談,可以聊醫療狀況、學校、興趣等問題,會具體表達自己的想法說:「我很緊張,超級緊張。」

害怕點滴打針的小婷,看到麻醉科醫師或護理師,就會不斷強調:「你一定要慢慢打喔!你一定要慢慢打喔!」之前的醫療經驗,點滴打針讓小婷感到不舒服,但她知道打點滴是沒辦法避免,只能要求「慢慢打」以緩解不適。

了解小婷想法後,幫忙轉達需求,並且在手術室旁,握著她的手,繼續與她聊天,舒緩她的緊張感。小婷安穩的睡著。

內向的孩子容易將情緒壓抑在心裡,需要引導他說出內心話。有些家長自己也會感到緊張,卻一直跟孩子講說不要緊張,可能讓孩子更感到緊張。

如何讓孩子感到安心,是重要的課題。

蕭欣濡 口述 / 吳致緯 整理

 

🩷 懇請發揮愛心捐助病童,謝謝您 🩷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