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張修豪醫師、藥劑部吳昌學藥師
什麼是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源自於會發展為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脊細胞,是一種好發於兒童的惡性腫瘤。依據臺灣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每年大約有25-30位新發病的神經母細胞瘤個案,約占所有兒童癌症人數的6%。
此病多侵犯幼童,超過9成診斷於5歲之前,很少於10歲後發病,是嬰兒期最常見的固態腫瘤,也是兒童特有的腫瘤。神經母細胞瘤的癌細胞由胚胎時期的神經脊細胞癌化而成。然而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癌化過程?許多學者投入相關研究,但目前仍無法找到確定答案。
神經母細胞瘤有什麼症狀
神經母細胞瘤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交感神經分布的部位。多長於後腹腔,其中約5成的腫瘤發源於腎上腺。起初症狀多由於腫瘤局部壓迫,最常見是腹部腫塊,其他包括腹脹、消化不良、便秘、呼吸異常、解尿異常等等。
由於病童大多年紀小無法清楚表達,且症狀跟許多兒科其他常見疾病相似,使得初期診斷十分困難。許多病童發病時,往往有許多器官的腫瘤轉移,成為高期別的腫瘤。
神經母細胞瘤會遺傳嗎?
神經母細胞瘤是否跟遺傳有關是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確實有極少數帶異常基因的家族患有「家族性神經母細胞瘤」(Familial Neuroblastoma)。這類病人發病時間較早,且容易同時患有其他中樞神經或腸道神經系統方面疾病。
所幸這類病人僅占全部病人1~2%,因此絕大多數的案例都是偶發性,而非遺傳得來的。
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法與預後
神經母細胞瘤診斷後,經過適當的影像確定腫瘤期別(L1, L2, M, MS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 Staging System),進行腫瘤MYCN基因檢測,之後依照病童年齡、腫瘤病理分類、腫瘤期別,及MYCN基因是否擴增,進行分群(低、中、高危險群)並依此進行治療。
治療的種類與強度主要取決於每個人疾病的分群狀況,包括化療、放射線治療、自體幹細胞移植及口服順式A酸等。目前來說,低、中危險群病人治療成績不錯,有80~90%的治癒率。
但高危險群病人5年的治療控制率只在40%左右,且因為此病不易早期發現,診斷時為第M期的高危險群病人占所有病人的一半以上。也因此神經母細胞瘤雖在兒童癌症只佔了6%,但在兒童因癌症死亡的比例中卻占了15%。
神經母細胞瘤與免疫療法
近年來,癌症相關的免疫療法蓬勃發展,神經母細胞瘤也不例外。神經母細胞瘤細胞表面上常可發現一種叫「GD2」的分子,科學家們因此合成一種所謂「anti-GD2」的單株抗體,anti-GD2單株抗體與癌細胞上的GD2結合,進而幫助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神經母細胞瘤之腫瘤細胞。
目前台灣用於臨床治療的anti-GD2單株抗體藥物有兩種:Dinutuximab Beta(商品名Qarziba )及Naxitamab(商品名Danyelza)。
Qarziba之前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於高風險群的神經母細胞瘤病童,在進行化療及自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接續Qarziba的治療,可以增加約20%的疾病控制率,因此自2023年8月起,健保署暫予給付1歲以上初診斷高危險神經母細胞瘤病童在接受化療疾病達到初次緩解且未復發的情況下,可以使用Qarziba。
而Danyelza在目前的臨床試驗中則顯示對於復發或難治的神經母细胞瘤有治療的效果,可增加病童存活率,但是健保並不給付,需由家長自費負擔藥費,而藥品價格是相當昂貴。
此兩藥品都是藉由活化免疫细胞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引起身體較強的發炎反應,因此常見副作用為血壓低、水腫及血氧偏低;此外,正常神經組織的神經元上也有GD2的受體,也會讓免疫細胞作用在神經元上,進而引起疼痛;
這些副作用,都可以藉由給予適當水分及藥物支持,讓病童順利地完成療程,因此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高危險群的神經母細胞瘤病童目前疾病復發率仍高,期待健保署除了給付Qarziba之外,未來也可給付Danyelza用於復發或難治的神經母细胞瘤病童,幫助病童得到適當治療並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