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聯合報2019.04.13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兒童醫療獎焦點貢獻獎 小患者扮花童牽「田爺爺」領獎

2019-04-13 18:22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即時報導

伴隨著輕快的兒歌「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旋律,由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田英俊照顧近12年小病童柏涵特地從高雄北上,做他最喜歡的「田爺爺」的花童,即使柏涵因多関節僵硬症走路有點一跛一跛,也笑著牽田英俊緩緩走過紅毯,陪著田英俊領取第八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焦點貢獻獎。

今年62歲的田英俊是小病童口中的「田爺爺」,他回憶成為小兒骨科醫師的過程,覺得像冥冥中有股力量推著他走向今天。笑稱父母原將他取名為「英鎮」,不料報戶口時,戶政機關人員誤聽,註記成「英俊」,從原本要碰金屬機械工程師命,一下就變成接觸人的醫師命。

台灣小兒骨科起步晚,他讀醫學院及住院醫師時期,只有台大醫院設有小兒骨科,「小兒骨科」從未出現在人生規劃,不料成為總醫師那年,高醫希望創立小兒骨科專科,當時的院長大手一指,就要田英俊成為開拓者,「從零開始有個好處,藍圖不會被侷限,都可以照我的理想走」從此與小兒骨科結下28年的不解之緣。

兒童骨科與成人骨科最大的差別在於常出現症狀少見的個案,治療方法及技術發展進步緩慢,但田英俊總捨不得天使們因誤診或延遲治療折翼哭泣。看到小女孩因手骨折未受妥善治療再也伸不直,開學被同學嘲笑,哭著說再也不要上學,他心疼卻擔心原有手術併發症,為此研發「圓穹形切骨矯正手術」,陸續受國際骨科期刊好評,如今已是臨床治療肱骨骨折常見方法。

心繫著每一位羽翼尚未飽滿的初生天使、折翅的傷心天使,希望他們長大成人後都能揮舞雙翼,翱翔天際。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也是田英俊最放不下的,尤其以往徒手檢查的誤判率高,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嬰兒,因延誤而錯過提早治癒的機會,「只要嚴重到需要手術就無法痊癒只能緩解」因此促使他將超音波評估篩檢法引進國內,近年及早診斷人數增加。

但國內兒童髖關手術率至今卻仍高於其他歐美先進國5倍之多,已從醫34年的他即將退休,人生下一個目標什麼?他開心的說,想開著一台車,走遍台灣大街小巷,教導國內每一位小兒科醫師使用超音波篩檢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嬰兒,「只有與孩子最接近的兒科醫師也學會,才有機會讓孩子被誤診的機率降到零。」